&esp;&esp;阿商想起曾见过的德高望重的宁公,从容平和,受人景仰,实在瞧不出还有这样悲惨的过去。不过郎君不会无缘无故提起此事,他琢磨了一下,惊道:“莫不是这陈兴文就是宁公的那位幼弟?”说完又觉得不对,也没听说宁公还有一个弟弟啊?
&esp;&esp;虞循说:“是不是不知道,但很有可能。阿爷说,宁太公后来因悔恨当初典卖幼子,缠绵病榻数年,在临终前交待宁公的最后一件事便是找回幼子,而宁公一直谨记此事。直到永成初年,阿爷与姜世伯再去越州拜访宁公时,得闻
&esp;&esp;宁公寻回幼弟,但阿爷不曾见过其人,只阿娘去拜会宁夫人时见过另一年轻妇人,说是宁公弟妇。”
&esp;&esp;“那这不就对上了吗?”阿商喜道:“陈兴文在行商之时与宁公相认,担忧在南漳县独居的王夫人,便将王夫人送往越州兄长家中,托兄长照料,那这样算来,若宁娘子真是宁公之女,宁娘子便是陈兴文侄女,宁娘子与那投水自尽的陈娘子一家姐妹,这难道就是宁娘子来汜州的真正目的?”
&esp;&esp;虞循叹息着,宁知越与越州宁家应当真有关联,阿商的推测也更往真相进了一步,只是事情果真如此,也算有了进展,但他并不如阿商那样乐观。
&esp;&esp;他从阿爷阿娘那儿得知的内情不多,并不清楚后来为何未曾听过宁公胞弟的传闻。又有,若陈兴文真是宁公胞弟,为何两人分隔两地,不通来往。还有陈家的这桩案子,宁知越远在西域都知晓了此事,越州宁家、京城宁侍郎会不知情?她回中原遭遇了她三哥阻拦,被她二哥带回京城,又被关了禁闭,显然是刻意而为,也就是说宁家和宁侍郎漠视陈家了的惨变,又极力阻止宁知越来汜州调查真相。
&esp;&esp;阿商更懵了:“这怎么可能?那可是宁公一母同胞的亲弟弟,宁公怎会如此狠心?”
&esp;&esp;虞循摇头:“不是狠心,是不是时候。宁公当年效忠平南王,便是圣上也礼贤下士请宁公入朝为官,宁公也婉拒了,为此不得已接了圣上赐婚的圣旨,将已与姚珲定亲的长女嫁给皇后族亲武安侯,是为打消圣上猜忌。江州、袁州、汜州因袁志用,其实是圣上一直欲拔出的一根刺,但能不费分毫兵力就将其拿下的只有姚珲。昔日姚珲据守剑川不肯回朝,便是在等这样一个时机,用江、袁、汜三州换剑川,但圣上不会答应,姚珲在剑川多年,其势力根植于剑川,若是应下,二者尽归其所有,偏偏陈家又在汜州……宁家有何举动,等同于平南王府的意图,为了避嫌,便是知道也只能装作不知道。”
&esp;&esp;“啊?”阿商很是震惊,本来宁娘子隐瞒身份,又满口谎言,他便觉得显得生分,不信任他们似的,方才在湖畔又说了一些划清界限的话,更觉得她寡情薄意,不值得深交,但听郎君这番话,理解了宁娘子的难处,又颇觉惭愧,宁娘子分明是有情有义,为了查明真相,千里迢迢历经险阻,费了许多功夫才来到汜州。
&esp;&esp;lt;a href= title=tart=_bnkgt;